明末农民大起义期间,有两位极为著名的起义军领袖,声名远播。一个是率军直抵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最终建立大顺政权的李自成;另一个则是转战西南地区,建立起大西政权的张献忠。
这些农民起义军,起初多是打着为百姓谋福利、推翻地主阶级和贪官污吏、实现土地平分的旗号。但随着起义军取得胜利,尝到杀戮的快感后,许多起义军将领便变得残忍无比,毫不留情地屠杀同胞。张献忠便是最典型的例子,攻占四川之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造成无数无辜百姓惨死。
张献忠,字秉忠,也有名忠心、字忠,但他对大明王朝却没有半点忠诚。1606年生于陕西一个农村家庭,父母给他取名“献忠”,满怀期望希望他读书成才,长大后能够效忠朝廷。
展开剩余86%然而,张献忠从小便不是个安分守己的孩子。虽然读了几年书,但他厌恶书本上的繁文缛节,认为那些所谓的圣贤不过是书生气十足的庸才。很快,他辍学,成了村中臭名昭著的恶霸和流氓。父母无奈之下,只能把他送进军队,希望他能把那股“精力”用到对敌作战上。
入伍后的张献忠依旧难以管束,经常犯纪,甚至差点因此被军法处死。幸好他身材魁梧,战斗勇猛,才被保留下来。没想到,这一决定却成了大明王朝日后苦难的根源。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年仅24岁的张献忠见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心中野心熊熊燃烧,趁机逃出军营,参加米脂起义。凭借勇猛无畏的作战风格,他迅速在起义军中建立起威望。他与另一位著名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志趣相投,且性格同样果决残忍,很快便成为军中骨干,携手归附当时实力强大的高迎祥军。
依托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强大军力,高迎祥军势如破竹,自称“闯王”,张献忠和李自成则自封为“闯将”,接连击败明军,直指北京。但天下英雄难两全,随着各自势力的壮大,二人逐渐形成各自的亲信和势力圈,合作关系也日益紧张。
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李自成与张献忠彻底决裂,分别率部在北方与南方展开独立活动。李自成选择正面决战,而张献忠则游走于湖南、湖北间,采取游击战术,躲避明军主力,数年如一日,以诡诈和勇猛赢得“常胜将军”的美誉。
更为阴险的是,张献忠善于利用自己的“流氓”本领,表面上多次假意归顺朝廷,实际却暗中撕毁和约,突袭明军;与李自成曾谋求合作,意图平分天下,但他却在暗地里阴谋算计,削弱李自成势力。经过数次斗争,张献忠的军队迅速壮大,席卷华南、湖南、湖北,甚至将两广纳入其势力范围。
然而,张献忠并不满足于这些,他深知江东地区乃明朝根基之地,难以攻破,便将目光转向地势复杂的川渝地区。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经过简短整顿,张献忠率大军从湖南一路杀向川渝。他十余年杀戮征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麾下军队如猛虎般凶猛,初入川渝时连战连捷。
但进攻重庆时,遭遇顽强抵抗。重庆地势险要,依山傍水,明军利用地形优势数次挫败张军进攻。张献忠恼羞成怒,亲临前线,半威胁半鼓舞士兵冲锋,最终守军因寡不敌众、物资短缺败北,重庆沦陷。
入城后,张献忠多年积累的残暴本性彻底暴露。他怒斥守军官兵“不识时务”,下令砍断所有俘虏的右臂,并携带物资和药品继续进攻四川。那些拼死抵抗的3万7千明军士兵,被砍断右臂后不仅无人救助,且断粮,最终在极度痛苦中死去。
张献忠仍不满足,怀疑重庆老百姓也“不识时务”,遂在城内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军管,稍有怨言即株连家族。百姓起初认为张献忠毕竟农民起义出身,或许能体恤民情,愿意反映意见,却不料此时的他已变成冷酷无情的暴君。
得知百姓敢反抗,他震怒异常,严令凡有逆言者格杀勿论。杀戮不止,他更命令将“逆民”剥皮示众,剥皮过程要求不得让受刑者半途死去,否则刽子手也将同罪。那些刽子手多是曾追随他征战的旧部,因不忍心忍痛下手,张献忠得知后,将这些“心慈手软”的人一律处死。
由此可见,张献忠已完全蜕变为冷血魔王,令重庆百姓人心惶惶,惧怕随时成为他刀下亡魂。
进攻四川途中,因战线过长,军粮经常短缺。此时的张献忠早已丧失理智,不再依赖运输或正规买粮,而是抢夺百姓粮食。更残忍的是,抢粮后立即杀死百姓,绝不留活口。这残暴军令使他尚未攻下成都,便已屠杀无数川地百姓。
占领成都后,张献忠骄傲自满,自诩掌控荆州、益州,天下迟早归他所有。他改元称帝,建立大西政权,成了九五之尊。然而,他没有如历代开国皇帝那般休养生息、文治天下,反而愈发残忍,杀戮愈加无情。
政权建立后,大批川地官员归降,劝谏他莫滥杀无辜,以免激起民变。但张献忠不屑一顾,视这些官员为势利小人,愈加暴怒。在迎接得胜将领孙可望时,官员们依旧循旧朝习俗行事,这让他大为光火。
他以官员们守旧为由,一口气杖杀两百余人,之后更因小事频频斩杀文官,累计杀死三百余名。
渐渐地,他发现朝堂上能干官员寥寥无几,许多蜀地才子不愿归顺,认为他残暴不仁。愤怒之余,他无法一网打尽,于是想出毒计。
他散布“以文治国”的消息,宣布开科举,吸引川地文人赴成都应考。
满怀理想的文人纷纷前来,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冷酷的钢刀。张献忠甚至拿出一面百尺大旗,逼他们用毛笔写下“帅”字。无数书生因此丧命,唯有一位名叫王志道的文人,用茅草扎成巨笔,浸墨三日,竟奇迹般完成任务。张献忠却因疑心他过于聪明,怀疑他有异心,最终下令斩首王志道。
张献忠对文人如此冷酷,对亲信亦无例外。他身边有一名叫张生的谋士,献殷勤讨好,深得他欢心,甚至封为状元。但张献忠忽然表示,他十分依赖张生,反而想杀了他,以免自己时刻牵挂,张生也就这样糊里糊涂死于他的手中。
对普通百姓,张献忠手段更为残暴。他用女人的三寸金莲堆成两座山,祈求身体康复,甚至砍下爱妾的脚作为山尖。他酷爱杀害孕妇,剖腹取胎后再杀死胎儿,使得川地孕妇几乎无一幸免。他的妻儿也难逃被无情屠戮的命运。
攻打汉中受挫时,他以内部有奸细为由,几乎屠灭成都百姓,烧毁成都城池,抢夺金银财宝后仓皇逃亡。最终,他被叛徒出卖,死于清军之手。
张献忠屠川之残暴,连鲁迅先生也为之震惊,称其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暴虐象征。这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古代动荡年代百姓的苦难,更应倍加珍惜现今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宁生活。
发布于:天津市利鸿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