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的第五位皇帝,宋孝武帝刘骏,是一位集才华与勇气于一身的帝王。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刘骏不仅聪明机智、决断果敢,而且学识渊博、文章敏捷。有人说他能在书卷上做到“七行俱下”,显示出他的学问之广与快速的阅读能力。同时,他在骑射上也有不小的造诣,然而,正是他的“奢欲无度”导致了他后期治国出现了问题。可以说,刘骏是一位既有雄才又敢于推行改革的皇帝,他的统治实现了寒人掌握机要的局面,并形成了“主威独运”的政治格局,朝廷一度达到了“外内服其神明,莫敢弛惰”的高度。
然而,正如许多伟大的帝王一样,刘骏晚年的奢靡之风难以避免。自晋室南渡之后,宫殿建设注重的是实用性,并未过度追求奢华。直到晋孝武帝末年,才有了清暑殿的建设。南朝宋建立后,作为开国皇帝的刘裕一向崇尚节俭,也没有对宫殿做出过多的改变。而在刘骏执政时期,这种节俭却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不仅对宠爱的妃子和臣子大肆赏赐,几乎把国库积攒下来的财富用尽,而且还大兴土木,扩建宫殿,装饰得奢华无比。墙壁和柱子上甚至都用锦绣装饰,豪华程度令人咋舌。
展开剩余74%在大明七年(463年),刘骏决定建造玉烛殿作为自己的寝殿,选址竟然是祖父刘裕的阴室——刘裕曾居住的地方。为了建新殿,刘骏下令拆毁刘裕的旧宫殿,并亲自带领臣子前往观看拆除的过程。令人惊讶的是,刘裕的寝室居然那么简朴,床头上摆放着用泥土做成的屏障,墙壁上挂着麻制的灯笼和麻绳做成的掸子。面对如此简朴的景象,侍中袁鳷称赞刘裕的节俭,而刘骏却毫不回应,反而自言自语地说道:“田舍公得此,已为过矣。”这句话意指:“就算是一个普通农民,得到这些东西也已经是过分了。”而这话的对象,竟然是刘骏的祖父——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
刘裕的成长经历可以说是极其艰辛。他出生在彭城郡彭城县,祖籍与汉高祖刘邦有着直接的血脉关系,但家族早已衰落。母亲在刘裕出生当天去世,父亲刘翘由于贫困无法为他请乳母,最终只能让姨母哺乳他。刘裕的家庭状况相当困窘,父亲再婚后生了两个孩子,但不幸的是刘翘很早去世。由此,刘裕便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他从小便开始打工赚钱,砍柴、种地、打渔、卖草鞋,帮助母亲和继母养家。生活如此艰难,刘裕甚至连书本也没得读。年少时,他曾因赌博而倾家荡产,甚至被乡亲看不起。尽管如此,王谧对刘裕却有很高的评价,曾对他说:“卿当为一代英雄。”
而刘裕的英雄之路,正是从他加入军队、逐渐立下赫赫战功开始的。最终,在37岁时,他担任参军,开始了征战沙场的生涯,直到58岁时他登基称帝,建立了南朝宋。作为皇帝后,刘裕依然保持着他朴素节俭的作风。他不仅衣食住行保持简朴,连官员们建议宫内添置豪华设施,他都毫不动心,甚至命令将精美的贡品退还。他严禁过度奢华,甚至在某次岭南进贡的精美细布面前,他下令将其退还,并禁止岭南再织此类布料。刘裕的节俭,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体现在对国家财力的节约上。
然而,刘裕的节俭与刘骏的奢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骏在位时,品味和审美远离了祖父刘裕的简朴风格,他甚至称刘裕为“田舍公”,轻视其节俭和简朴。而刘骏的儿子,刘子业,作为皇帝后,虽然也同样身为继承者,但他对祖父刘裕却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尊重。刘子业曾下令在太庙重新绘制祖先的画像,并细致点评。当他看到刘裕的画像时,不仅称其为“大英雄”,还特意让画家在刘裕的画像上加上“酒槽鼻子”,这幅画的细节使刘裕的形象更加生动。
总的来说,刘骏虽然在初期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能力,但晚年的奢靡与对祖父刘裕的轻视,让人感叹这位皇帝的性格与家庭背景对他的影响。他既是南朝宋历史中的一位杰出帝王,也是不少争议的中心人物。
发布于:天津市利鸿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