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未退,健康莫松!八月需警惕这些疾病
8月健康提示
高温持续,请大家开启“防护加强版”模式,共同守护自身健康。健康防护不松懈,快乐才能加倍!
#01
蚊媒传染病
展开剩余83%夏季气温高、降水量大,是蚊类活跃的季节,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随之显著增加,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疾病流行。
防控要点
①定期检查,倒掉积水、清洗干净,不用的容器直接倒扣放好,让蚊子“无家可归”。
②在蚊虫季节使用蚊香、驱避剂、蚊帐等方式驱蚊、灭蚊和防蚊,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③安装纱门、纱窗,建立“安全堡垒”。
④到户外蚊虫较多的区域,如公园、草丛等地,穿浅色长袖长裤、喷涂驱蚊剂,防止蚊子叮咬。
#02
高温中暑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高湿度、不透风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过高,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多发生于夏季户外作业人员、老年人群等。
防控要点
①出行前关注天气预报,了解极端高温预警,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②室外活动时,避开高温时间段,做好避暑措施,如衣着轻便透气,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
③户外工作者要注意饮食清淡,及时补水,大量出汗后需补偿电解质型运动饮料。
#03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取食物而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具有感染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近期气温高细菌繁殖速度增快,食物易腐烂变质,易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植物生长茂盛,易因食毒蘑菇、有毒植物引起食源性疾病。
防控要点
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食材,确保食材的新鲜、安全;不食用不认识的野菜、蘑菇,防止发生中毒;食品要经充分烧熟煮透后再食用,避免生熟食混用砧板、菜刀,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剩饭菜冰箱保存要注意加盖储存,食用前要充分加热。
#0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以发热、咽痛、咳嗽为主。虽然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形势较前两年有很大好转,但是仍然不可放松警惕!
防控要点
①戴好口罩,在拥挤、封闭或者通风不好的环境中,建议佩戴口罩。同时,在与他人接触时,尽可能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②注意手卫生,定期清洁双手,尤其是在触摸公共物品或设施后,可以有效减少病毒通过接触传播的风险。
③通风是关键,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
#05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手、足、口等部位散发性皮疹和疱疹为主,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防控要点
①保持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勤洗手,不食生、冷、不洁食物;定期对玩具、生活卫生用品等进行清洗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晒衣被。
②暑假仍在运行的托育幼托机构及校外培训机构每日进行晨检,发现患者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者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③接种EV71病毒疫苗,可以有效预防EV71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06
洪涝灾害
暑期是洪涝灾害的高发期,受季风和极端天气影响,短时强降雨、台风等易引发城市内涝、山体滑坡以及灾后传染病流行等。
防控要点
①发生洪涝灾害时,以生命为重,及时转移至安全区域。
②注意饮食卫生。不食被洪水浸泡过的食品,食物要烧熟煮透;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溃烂和皮肤病。
③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尽快处理环境污物、淹死的动物尸体等,管理好粪便、垃圾,采取措施防蚊、防蝇、防鼠害。
发布于:北京市利鸿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