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这回可是真的翻车翻大了! 就想蹭个罗永浩和西贝的热度,结果直播自家麻六记后厨,直接演成了“自曝现场”! 没洗手就切菜,健康证也拿不出来,戴个墨镜和疑似LV的帽子就在后厨摆拍,口罩还被扒出来根本不符合餐饮医用标准! 网友都炸了:“这是把消费者当傻子耍吗? ”
更尴尬的是,这已经不是麻六记第一次出问题了。 之前酸辣粉发霉事件还没彻底平息呢,现在又来个后厨卫生翻车。 张兰和汪小菲母子俩,好像特别喜欢这种流量玩法,之前靠离婚八卦带货卖酸辣粉,一场直播能卖几千万,但现在看来,流量这碗饭端起来容易,捧稳可真难啊。
现在好了,本来想踩西贝一脚,结果自己掉坑里了。 直播镜头成了放大镜,所有问题都藏不住。 后厨管理不规范,食品安全意识淡薄,连老板自己都不遵守规则,这让消费者还怎么相信你家的菜能吃啊?
说实话,张兰这场直播一开始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后厨看起来干净整齐,师傅们忙忙碌碌,锅气腾腾的。 但她偏偏要自己上手,结果素手抓菜、直接切菜,全程没洗手,帽子墨镜一样没少戴。 这哪是来检查卫生的,分明是来走秀的嘛! 网友立马就发现了问题,评论区直接炸锅。
这波操作可是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了。 按规定,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否则最高能罚5万。 张兰作为餐饮老板,不可能不知道这规定吧? 结果还是这么干了,这不是明知故犯嘛。
麻六记这品牌也是有意思,一边喊着“现炒无预制”,一边连最基本的卫生标准都做不到。网友说得挺好:“你预制可以,但不能骗人;你可以靠流量起家,但不能在基本卫生上糊弄人。 ”现在好了,信任彻底崩塌,就算你说的是真的,也没人信了。
再看看人家老乡鸡,大大方方在店里贴出哪些菜是预制的,哪些是现炒的,透明得很。 大米先生更狠,直接全国门店直播后厨炒菜过程,直播间人数蹭蹭往上涨。 这才是真正的“透明化运营”,而不是张兰这种“表演式透明”。
麻六记之前的酸辣粉发霉事件就已经让品牌口碑受损了。今年7月,多地消费者从开市客买的麻六记酸辣粉发现粉饼发霉,有刺鼻异味。 后来代工厂白家阿宽承认,是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不足导致个别产品细菌污染。 麻六记虽然发了致歉声明,启动了召回,但具体补偿方案一直没说明白。
张兰和汪小菲的流量玩法,现在看来副作用越来越明显。 今年2月,因为借大S病逝炒作营销,他们的抖音账号被无限期封禁。 之后转战视频号、TikTok,但热度和销售额都大幅下滑。 麻六记的月销售额较巅峰时期缩水严重,品牌过度依赖个人IP的问题暴露无遗。
这次后厨直播翻车,不仅引发了卫生质疑,还让很多人重新提起了酸辣粉发霉事件。 品牌想用后厨的“透明”来掩盖供应链和品控体系的“不透明”,结果却暴露了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甚至有网友质疑,麻六记是不是对不同销售渠道的产品实行不同的品控标准?
罗永浩和西贝的预制菜大战,本来是个行业性的话题,涉及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问题。 张兰非要蹭这波流量,结果把自己搭进去了。 现在公众的注意力已经从“西贝是不是预制菜”转移到了“餐饮行业的卫生和安全”问题上了,麻六记成了反面教材。
其实消费者并不是完全抵制预制菜,江苏省消保委2023年的调查显示,65.6%的消费者只是认为饭店餐厅使用预制菜应当提前告知。大家讨厌的是商家偷偷用预制菜,或者明明用了却标榜自己现炒现卖,还卖得死贵。
现在国家层面也在推动预制菜的明示要求,《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经通过专家审查,要求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地方上比如广东省,已经发布了《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要求产品名称上必须标示“预制菜”或“预制菜肴”。
张兰这场直播,本来是想挽回口碑,结果却变成了自砸招牌。 直播中暴露的无健康证上岗、不洗手接触食材等问题,已经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 这相当于品牌自己把违规证据打包好直接送到了市场监管部门面前,潜在的罚款甚至停业整顿都可能接踵而至。
麻六纪要想真正挽回消费者的信任,光靠直播作秀是不够的,得从根本上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和品控标准。 流量能带来关注,但只有实实在在的产品和质量才能赢得长久信任。 不然,再猛的流量,也经不起这么一次次折腾啊。
#热问计划#
利鸿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