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时代文艺发展得好不好,和当时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连。就拿强盛的唐代来说,那可不得了,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光芒万丈,书法更是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唐楷给后世立下了书写规范,狂草则开辟出浪漫主义新风格,影响深远。
在唐代众多书法大家里,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这些靠书法扬名后世的,也有杜牧、贺知章这样既写诗又有书法作品流传的。而在诗人书法家当中,李白名气最大。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上阳台帖》,是李白的真迹。这件被《石渠宝笈》记录的书法作品,经历十分曲折。过去很长时间,它都藏在皇宫内府,到了清末,溥仪偷偷带出宫,流落到民间。还好张伯驹先生出手抢救,之后送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又把它送回故宫博物院妥善保存。
《上阳台帖》尺寸不大,长 28.5 厘米,宽约 38.5 厘米,全文包括落款才 25 个字,可别小瞧它,那笔墨浓重厚实,字体形态飞扬,气势奔放洒脱,看着就让人震撼。

李白为人洒脱豁达,诗风浪漫随性,情感浓烈。《上阳台帖》展现出的不羁、高傲,超凡脱俗的气质,和他诗词风格如出一辙。
这帖子上有好多题跋,最显眼的是乾隆写的 “青莲逸翰” 四个字,还有宋徽宗在开头和结尾的题字。大家都知道乾隆爱给收藏的法帖写字,可说实话,他字的水平真不咋地。宋徽宗就不一样了,他审美眼光高,书法成就也出众,在《上阳台帖》上用自己最拿手的 “瘦金体” 题跋,笔锋尖利有力,风格华贵高雅。

宋徽宗那时候,皇宫内府还藏着李白好几件书法作品,他本人特别推崇李白书法,还评价说:“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能入宋徽宗法眼,可见李白书法多不一般。
从古至今的书法评论里,对李白书法都是赞不绝口。黄庭坚说过,李白在唐代书法名气或许没那么大,可他行草水平 “不减古人”。清代周星莲在《临池管见》里也夸李白书法 “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乎有仙气”,这 “仙气”,大概就是字里透出的浪漫感觉。

李白被称作 “谪仙人”,他的书法苍劲有力、雄浑大气,神态潇洒自在,用笔起伏跌宕,字体结构飘逸灵动,在灵秀中透着豪迈,尽显天真烂漫的浪漫情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句夸他诗歌的话,用来形容他书法同样贴切。

李白书法这么厉害,和他独特的审美观分不开。他曾说 “古来万事贵天生”,看得出他崇尚自然、追求独创。他对怀素草书推崇备至,也能证明这点。李白比怀素大 20 几岁,两人却一见如故,李白称怀素 “少年上人”。在怀素《自叙帖》里,记录了李白写给他的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能想象李白看到怀素草书时的惊喜。他欣赏怀素不盲目模仿古人、大胆创新的精神。
中国文化史上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李白,中国书法史上李白可靠的作品就只有《上阳台帖》。欣赏这件宝贝,字写得好不好看倒在其次,关键是它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利鸿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