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达27996.57亿元,同比增长5.7%。在我国经济“十强”省份中,这一增速排名第三,与经济大省江苏、河南持平。
福建省统计局表示,“总的看,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延续向新向好态势,政策持续发力显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记者梳理发现,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两新”政策、新增项目投资等,是上半年福建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几大关键词。
“新”引擎推力十足
据统计,福建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886.64亿元,同比增长6.7%,保持了2024年以来增速超过第三产业的势头。而新质生产力成为驱动福建第二产业快速增长的关键。
从政策层面看,各地各部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举措不断。如泉州最新印发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宁德加快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省率先入选国家万兆光网试点园区等。此外,上半年,福建持续加力技术改造升级,全省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7.6%,增幅比全省投资高12.8个百分点。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龙头制造企业表现颇为活跃。例如,上半年,宁德时代推出钠新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等;福建阿石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超过200款各类高端靶材,并获得140余项授权专利。
数据印证了新质生产力的引擎效应。上半年,福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16.8%,比全国平均水平多出7.3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上半年福建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3.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9.4%、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11.4%。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圆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倍。
此外,福建新兴服务业同样实现了较快增长。1-5月,福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73.40亿元,增长10.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05.21亿元,增长9.2%。
“两新”政策有效拉动消费,也是福建上半年经济运行亮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可穿戴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速排名前三,并都超过了20%,分别达到43.1%、28.6%、27.7%。
从固定资产投资层面看,福建上半年新增项目投资接续有力。全省新增项目数(不含房地产)同比增长12.4%,计划总投资增长19.4%,完成投资增长25.4%。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新增项目数增长1.8%,计划总投资增长17.0%,完成投资增长28.5%。
民企活力进一步释放
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呈现“七七七八九”的贡献格局,即创造了全省约七成税收、七成地区生产总值、七成科技创新成果、八成城镇劳动就业、九成企业数,对福建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数据上看,上半年民营企业依然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力量。
从第二产业来看,民企活力进一步提升。上半年,福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比去年同期增加2.4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72.8%,比去年同期增加3.9个百分点。
从第三产业上看,1-5月,全省规模以上民营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8.7%,对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为76.5%,是拉动服务业增长的主力。
从进出口贸易来看,据福州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外贸进出口9200.2亿元人民币。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5564.3亿元,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逾六成。
近年来,福建省部署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加快推动从民营经济大省向强省迈进。202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
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近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福建将始终坚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信心决心,让民营经济的广袤“森林”更加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利鸿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