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时期,朱元璋对张士诚占据吴地心存怨恨,两人势均力敌相抗衡。最终,朱元璋击败张士诚后,将苏州的富裕世家强制迁出本地,同时对苏州地区施加沉重的赋税负担。苏州的文人画家们也因此遭受迫害,像徐贲、陈汝言等元末明初的画家纷纷被杀害,这对苏州画坛产生了深远而沉重的影响。明代初年,徐贲、陈继、杜琼、刘珏等画家继承了元代文人画的传统风格,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
一、徐贲
徐贲(1335-1380),字幼文,家族最初来自蜀地,后迁居苏州。自幼才华出众,擅长诗歌,著有《北郭集》。他与杨基、高启、张羽并称为“吴中四杰”。明初时,徐贲应召出使晋冀,历任监察御史、刑部主事、广西参政和河南左布政使等职。后来因为对大将军率军平定陇右时犒劳军队不周,被弹劾入狱,最终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被处死。
除了诗名远扬,徐贲的绘画也极具造诣。《明画录》记载其画风师法董源,其山水、林石画作线条遒劲,色彩清润,画面干净清秀,令人喜爱。他擅长山水画,代表作品有《蜀山图》、《溪山图》和《庐山读书图》等,作品中融入了董源和巨然的技法,笔墨清润雅致。
展开剩余77%---
二、陈继
陈继(1370—1434),字嗣初,吴县人,是陈汝言的儿子。其家族先祖从吴兴迁至南康,随后又迁居吴城。父亲陈汝言在明初政绩显著,但一直未有子嗣。传说其母梦见白衣神人赐子,之后陈继出生。陈继一岁时,父亲因胡惟庸案被害,母亲携幼子回到苏州,家境贫寒,仅存两万卷书。母亲守节自持,严格教导陈继。
陈继自幼立志勤学,从王行学和俞贞木门下深造,最终以古文名满三吴地区。家贫困时,他亲自耕作田地以供养母亲,时常边劳作边吟唱,因而自号“耕乐”。后来开门授徒,教学因材施教,学生众多,声誉显赫。尽管被推荐入朝为官,陈继多次以母亲年老为由推辞。母亲去世后,他尽孝礼守孝,感动天地。洪熙元年,得杨士奇推荐入弘文阁,任翰林五经博士。英宗继位后,负责修撰先朝实录,官至翰林检讨。后因年老疾病请辞,次年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据《本朝分省人物考》,陈继性格敦厚,行事谨慎;《姑苏志》称其为端恪之人,学识渊博,文章严谨不苟,时人称赞其为杰出文人。陈继工诗文,著有《怡庵集》,尤擅画竹,夏昶、张益等名家均师从他。明代《画史会要》称陈继竹画独特,仲昭、士谦皆拜其为师。
---
三、杜琼
杜琼(1396—1474),字用嘉,号鹿冠老人,世称东原先生,吴县人。杜琼生于一月,父亲早逝,由母亲顾氏抚养并教导成长。稍大后,师从陈继学艺,能刻苦读书,涉猎广泛,翰墨造诣深厚。他喜欢绘画,风格遒劲秀丽,效仿南唐董北苑与元代王叔明。性情恭谨如郭茂长,品德高尚,备受当时推崇。
在老师的指导下,杜琼不仅绘画技艺大进,还广泛涉猎古今文史。他的文章朴实敦厚,却扎根于理学,诗作沉着古雅,别具风韵。秉性孝顺,虽未见父亲,曾向知情人询问父亲容貌并绘制遗像,终身避讳父名。对母亲更是尽心尽力,甚至割肉为其治病。多次被郡守况钟举荐孝行,均婉拒不仕。
杜琼七十九岁辞世,三吴地区众多文人友人千余人出席葬礼,私谥为“渊孝先生”,并列祀乡贤祠。尽管受朝廷礼遇,他淡泊名利,寄情山水。晚年拄竹杖游历故友,生活简朴,家中小园不到一亩,种植竹木花草,建“瞻绿亭”,以绘画自娱。其山水画宗董源,笔法秀拔,传世作品约十余幅。沈启南及其父恒吉皆为其弟子。董其昌评价其绘画理论深邃,强调画中应体现胸中造化,启迪高志,激发浩气。
代表作有《南村别墅图》、《听泉图》、《师林图》和《南湖草堂图》。《南村别墅图》依据陶宗仪的《南村别墅十咏》绘制,画中小景意境清新,题跋详实,李日华称其“磅礴苍秀,极得北苑遗法”,描绘诸多景致如竹主居、蕉园、来音轩等。
---
四、刘珏
刘珏(1410—1472),字廷美,号完庵,长洲人。宣德年间,郡守况钟选拔他为吏,但刘珏志在学问,不愿仕途。况钟赏识其志,送他入县学深造。后考中应天乡试,任刑部主事,升山西按察佥事,政绩显著。五十岁时辞官归隐。
刘珏性情高洁,不好名利,酷爱诗酒人生,博览古今,对宋晋以来书画有独到鉴赏法,善于收藏。诗书画皆精通,尤擅唐律诗歌,词句对偶工整清丽,时称“刘八句”。书法师承李邕,画法师法王叔明,皆能传神入微。
其书法独步一时,熟练吴兴体,笔法精准无失误。绘画尤擅山水,泉石纵乱,树木秀丽,云雾缥缈,风流飘逸,近似元代巨然风格。明代天顺年间,他与杜琼、徐有贞等齐名,皆善写山水。刘珏作品流传较少,据《海虞别乘》称他较为惜藏,现存著录作品寥寥。
著录的绘画有两幅:《清白轩图》(1458年作),描绘与西田上人在清白轩中饮宴畅乐的场景,以诗画赠别友人;《烟雨微茫图》,藏苏州博物馆,与徐有贞同访沈周时所作。刘珏虽比沈周小十七岁,却情谊深厚,两人诗画唱和甚多,对沈周绘画风格有重要影响,二人艺术上存在明显传承。沈周的《策杖图》画风与刘珏的《仿倪瓒山水》颇为相似。
---
总体来看,明代初期苏州画家的绘画风格深受元代文人画的影响,这些画家们不仅传承了元代的艺术传统,更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推动了文人画的发展,为明代中后期绘画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布于:天津市利鸿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